貴陽草莓视频app深夜福利樂器批發中心
地址:貴陽市西南商貿城2號廣場D區3樓18號
電話:0851—85942343/85941815
手機:13765019938(張總)
1、撥弦的觸點,簡稱“點”:
琵琶弦長72.5cm,一弦的基本觸弦點在複手上方6cm。演奏鏗鏘有力的重強音或特殊效果時,撥弦觸點向下移;演奏平穩、緩慢柔和旋律,根據樂曲音樂效果的需要,撥弦觸點向上移動。
由於二、三、四弦張力較大,弦粗,其基本觸弦點應在一弦的位置上作小於20度斜向上移,這種小幅度上移能使四弦的發音音質協調統一。
2、指甲觸弦麵,簡稱“麵”:
撥動琴弦時,指甲觸麵的大小和音質也有直接關係。觸弦包含有兩個方麵:
一是指甲端觸弦點的大小(一般指指甲形態的尖銳程度)指甲太尖,彈弦音質尖亮單薄,聲音顆粒較小,指甲太鈍,音質笨拙,顆性差,但有厚度。較為合理的指甲形狀象西瓜子,中、名、小三個指甲的尖端有2mm圓瓜子禿型,食指禿型較大,大指用側鋒擊弦部分的形狀和食指盡可能取得一致。
二是彈弦時指甲入弦的深度。一般入弦深度的範圍在3、4mm至7、8mm之間,較小的聲音用較小的入弦深度取得清晰圓潤的音質。音量增大,入弦深度增加,才能發出結實飽滿的聲音;演奏音量小而富有力度的效果,使用較小的入弦深度而加大彈指的力度;需要明亮輕柔的效果,使用指甲側鋒來改變其觸麵,可以求得滿意的效果。
因此在演奏中對於指甲觸麵和入弦深度的靈活運用,能使音質得到豐富多彩的變化。
3、彈弦的夾角,簡稱“角”:
在撥弦的瞬間,彈指指甲與麵板的相對角度稱為彈弦夾角。彈弦夾角的變化對音質的傾向性變化具有重要作用。
以彈一弦為例敘述。它們的變化規律是:指甲與麵板垂直成90度夾角彈弦時,琵琶共振的效果最差,音質尖亮很不悅耳,除特殊效果外,一般不予使用;
當指甲與麵板平行,夾角為0度壓彈時,音質透亮柔和但音量較小,不易發揮力度;
當夾角逐漸由0度增大,音質變化規律是透亮柔和的傾向逐漸減小,剛性和淳度逐漸增大,當夾角達到45度左右時,音質的特點是剛、亮、柔、厚四種兼顧;夾角繼續增大,音質的剛性傾向性增大,柔厚傾向逐漸減小。
4、力度的運用,簡稱“力”:
弱力度彈挑:虎口打開,大指隆起,手指自然彎曲,呈弧形,腕部和掌關節放鬆,以指骨為支點,手指作輕微而靈活的彈挑,用力的感覺在指骨,撥弦的觸點為基本觸弦點(複手上方6cm),指甲入弦深不超過指甲長度的三分之一,彈弦夾角45度以內,彈弦反應敏快,發音明亮柔和,音量弱,顆粒清晰。
力度逐漸增大(中力度):指力逐漸加強,指骨、掌骨、手腕緊張度逐增,用力支點向後移至掌骨,彈挑感覺在掌骨,撥弦觸點不變,指甲入弦深度增大,手指彎曲弧形減小,彈弦夾角增大,彈弦反應敏快,發音明亮轉變為剛亮,柔性逐步減小,顆粒飽滿,並有一定穿透力。
強力度彈挑:用掌骨和手腕的輔助動作擊弦─指骨、掌骨、手腕三位一體發按指力。用力的支點和感覺在掌骨,撥弦觸點下移,指甲入弦深度加大,手指彎曲的弧形與彈弦的夾角向上,彈弦反應敏快,發音鏗鏘有力,顆粒穿透力強。